2023年制造業發展之路如何走?先看看政府工作報告里怎么說!
每年的年初,各地政府部門都會總結上一年度工作,部署新一年重點任務。在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會釋放出制造業發展強大信號,指引企業在新的一年如何布局發展之路。今天小編先為大家梳理下廣東和湖南這兩大工業大省,看看它們今年的政府報告里,提到哪些與制造業發展相關。
廣東是工業第一大省,2022年工業經濟展現出強大韌性和發展實力。2022年,廣東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95萬億元,同比增長1.6%。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提高到55%、29.5%。
2023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主要圍繞十個方面重點部署了2023年工作任務。智能制造網發現,2023年廣東省預期目標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5%以上。在十個重點任務中第三個便與制造業息息相關,報告提到,要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加快建設制造強省、質量強省,更高立起現代化產業體系支柱。
報告還提到,要樹立制造業當家的鮮明導向,抓好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重點圍繞五個“提升”+六個“支持”+七個“加快”:
5個“提升”:
全面提升當家企業優勢,建立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全面提升當家產業優勢,大力推進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建設;
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發揮生產性服務業對制造業發展的提升作用;
推動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礎材料、工業基礎軟件、基礎制造工藝及裝備、產業技術基礎能力提升;
開展產品、工程、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加強重點領域產業基礎質量攻關;
六個“支持”:
健全支持制造業當家的資源要素配置新機制;
支持陽江國際風電城、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等工業項目、基地項目建設;
支持9000家工業企業開展設備更新和技改,新推動7000家以上企業“小升規”;
深入實施“品質工程”,支持培育更多優質產品和知名品牌;
支持佛山、東莞打造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城市;
支持廣州、深圳數據交易所建設,加強數據資源的整合歸集、共享利用,強化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保護;
七個“加快”:
加快推動超高清視頻顯示、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等產業成為新的萬億元級產業集群;
加快打造若干5000億元級的新興產業集群,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基因技術、深海空天等領域搶占制高點;
加快補齊集成電路、工業母機等產業鏈關鍵環節;
加快粵芯三期、增芯科技傳感器、華潤微電子、江門中創新航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努力改出發展新動能;
加快金融、交通、能源、電力等領域應用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數字公共服務普惠化、數字社會治理精準化、數字生活智能化。
湖南是工業經濟大省,2022年湖南省工業生產總體平穩。2022年,湖南省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2%,高于全國3.6個百分點,位居經濟十強省首位。2022年,工業對湖南省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2.6%,與2022年相比,提高13.6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省規模工業39個大類行業中,有34個行業實現增長,增長面為87.2%。其中,制造業對規模工業的增長貢獻率達94.2%,起到支撐性作用。
2023年,湖南省將多措并舉加力振作工業經濟。從今年湖南省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智能制造網發現,今年湖南省對規模工業增加值的增長預期目標是7.5%!
如何完成這一預期目標?重點從以下十個方面“發力”:
1、持續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
2、夯實傳統制造業基底,推進制造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3、大力發展先進計算、北斗應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十大技術攻關項目”為突破,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
4、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力爭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100萬輛、占全國10%以上;支持智能網聯汽車場景推廣,打造數字湖南十大應用場景;
5、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儲能產業,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建立健全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工作機制、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
6、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進產業數字化,建設推廣工業互聯網平臺;
7、支持制造業服務化轉型,抓好國家“兩業”融合試點,創建10家左右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和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
8、重點支持工程機械拓展海外市場,推動軌道交通向高端整車發展,促進現代石化上規模、上水平;
9、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新增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1000家;
10、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實施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和制造,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3%的目標。
從廣州省和湖南省今年的政府報告中也不難看出,工業制造業發展任然是今年的重中之重,制造業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路線明朗。同時,加快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大力支持綠色低碳制造是下一階段制造業發展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