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久久av,丝袜av一区,色a资源在线,在线视频国产区

協會官方微信

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推進產業鏈安全可靠 激活企業創新活力

發布時間:2023-4-6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徐妍妍    審核:衡格格、張經緯

近年來,提升重點產業的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被提上了更高的高度。4月2日,“第二屆中國產業鏈創新發展峰會”上,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推進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穩步提升是建設中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點,應加快培育具有產業鏈控制力的“鏈主”企業,發揮中小企業在產業創新強鏈穩鏈中的支撐作用,全面釋放各類經營主體活力。

制造業產業鏈水平明顯提升

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常國武表示,近年來,相關部門全力以赴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大力推進產業鏈補鏈強鏈,加快產業鏈供應鏈支撐體系建設,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帶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常國武介紹,2022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達到33.5萬億元,占全球比重近30%。其中,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從2012年的9.4%、28%提高到2022年的15.5%、1.8%,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撐。

產業鏈水平有所提升從當天發布的《工業基礎指數(2022)》也能看出。對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大重點工業領域產業鏈情況進行評價研究顯示,2021年十大領域工業基礎指數為31.68,較2020年上漲3.66,工業基礎能力提升幅度為近年之最。

“近年來工業基礎指數一直呈上升趨勢。”中國企業聯合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關村中慧先進制造產業聯盟專家委主任陳玉濤表示,隨著我國對產業鏈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和研發投入的增加,國內相關行業已取得一定突破和成就。以新能源產業為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的262個重點環節,國內廠商可供給的環節比例已達85.88%,其中,關鍵環節自主供給率已達52%。

產業基礎能力建設是重中之重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產業基礎專家委主任委員陳學東表示,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產業鏈供應鏈是制造業的筋骨血脈,是穩住經濟大盤、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從目前來看,我國制造業在一些產業領域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同時也存在部分行業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低端。

“‘十四五’至‘十六五’是我國重大裝備制造業由大變強的關鍵時期。”陳學東表示,緊盯“短板”和“痛點”,強化戰略導向,圍繞產業鏈“短板”和創新鏈“痛點”進行重點布局,在基礎材料、核心零部件、重大裝備、先進科學儀器和工業軟件等重大產業領域,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調動企業自主研發積極性,發揮資本的積極作用,不斷提高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能力。通過科技賦能,使強企更強、優勢產業更優、不斷向價值鏈高端邁進。

對此,常國武透露,我國將夯實產業鏈發展基礎,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發展一批核心基礎零部件、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關鍵基礎軟件和先進基礎工藝,突破一批基礎產品,強化一條龍應用示范。加快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布局,創建一批產業基礎共性技術中心,健全產業科技創新體系。

中國工程院院士、鋼鐵研究總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干勇表示,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還應建設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和產業鏈集群的新型科技支撐體系,引導傳統產業從沿海地區向我國中西部地區有序轉移,把優勢傳統產業的產業鏈留在中國,防范產業“空心化”。

進一步激活中小企業創新活力

干勇表示,“專精特新”中小微企業是基礎材料、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礎工業軟件等領域的探索者和踐行者,可促進產業基礎能力的快速提升,助力打好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

據工信部統計,90%以上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集中在工業“四基”領域,在核心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可以集中力量圍繞一個材料或者一個器件進行深入的研發和生產。

“過去40年我們走的是‘市場換技術’?!备捎抡f,現在我們已經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應加快現代化產業鏈的建設,著力補短板、鍛長板、強基礎,推進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穩步提升。

干勇建議,建立中小企業群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探索以產業集群為載體的制造業新型創新生態,打造若干世界一流現代產業鏈。同時,建立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評估機制,建立產業鏈關鍵環節國內企業備選名單,著力扶持產業鏈關鍵環節專精特新“小巨人”備選企業。

“構建多要素、可持續的科技金融鏈網,構建基于國家信用的長期資本鏈以支撐研發鏈,結合國家重大項目,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引導應用端多元化社會資本反哺研發端。”干勇說。

常國武表示,加強優質企業梯隊培育,支持大企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推動創新型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制造業領航企業逐級躍升。實現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在重點領域培育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先進制造業集群。

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版權所有   |   京ICP備13023518號-1   |   京公網安備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莊大街16號1號樓6層   |   郵編:100037   |   電話:010-68596456 / 68596458
戰略合作伙伴、技術支持: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機經網(MEI)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江县| 长沙县| 阳山县| 湄潭县| 静安区| 仁寿县| 汉川市| 睢宁县| 闽侯县| 铜山县| 新津县| 淮安市| 博乐市| 湛江市| 平度市| 刚察县| 泸溪县| 咸阳市| 屏南县| 黄梅县| 宁强县| 岳阳县| 新乡市| 高阳县| 辽阳市| 庆云县| 车险| 石狮市| 昆山市| 陆川县| 长乐市| 济南市| 思南县| 宕昌县| 大兴区| 巴里| 惠东县| 霞浦县| 望江县| 拜泉县| 仁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