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的內涵是全面的、豐富的,各類人權同等重要,應統籌兼顧、系統推進。生存權、發展權是首要的基本人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必須得到足夠重視。種族歧視、宗教仇恨、單邊強制措施對人權影響等長期存在的問題應盡快得到切實解決,數字科技、人工智能與人權等新問題應得到關注和妥善應對。
促進和保護人權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應以安全守護人權,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同走和平發展道路,踐行全球安全倡議,為實現人權創造安寧的環境。應以發展促進人權,踐行全球發展倡議,提高發展的包容性、普惠性和可持續性,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應以合作推進人權,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在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平等相待基礎上開展人權交流合作,相互借鑒,凝聚共識,共同推動人權文明發展進步。
人權理事會等聯合國人權機構應成為對話合作的平臺,不是對抗施壓的場所。聯合國人權機構應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秉持公正、客觀、非選擇性、非政治化原則,同會員國開展建設性對話與合作,尊重各國主權,在授權范圍內客觀公正履職。發展中國家在聯合國人權機構人員代表性不足的狀況應盡快得到改變。應通過紀念《世界人權宣言》75周年進一步推動國際人權對話與合作,促進國際人權事業健康發展。
推動婦女和兒童事業發展是社會治理的重要方面。國際社會要繼續大力推進落實《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把保障婦女、兒童權益置于重要位置。要制定完善國家婦女兒童發展戰略,采取綜合措施確保婦女、兒童享有各項發展成果,實現婦女兒童事業和經濟社會同步發展。要支持聯合國發揮領導協調作用,加強全球婦女兒童事業國際合作。
教育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中國愿同世界各國加強教育交流,擴大教育對外開放,積極支持發展中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呼吁世界各國加大教育投入,推動教育更加公平、包容、安全。支持聯合國在實現教育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以教育改革發展促進全球和平與可持續發展,助力實現教育機會均等、教育成果普惠,努力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教育目標。
四、開拓全球新疆域治理,完善未來治理格局
科技進步和發展豐富了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內涵和外延,深海、極地、外空、網絡和數字、人工智能等成為全球治理新疆域。面對新形勢新領域新挑戰,要秉持和平、發展、普惠、共治原則,積極推動新疆域治理規則與時俱進,充分反映發展中國家意見、利益和訴求。充分保障發展中國家的參與權、話語權和決策權。
科技成果應該造福全人類,而不應該成為限制、遏制其他國家發展的手段。少數國家不得將霸權思維滲透到新疆域治理中,泛化國家安全概念,以科技優勢構筑“小院高墻”。各國應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歷史性機遇,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挖掘疫后經濟增長新動能,攜手實現跨越式發展。聯合國應發揮核心作用,落實“在國際安全領域促進和平利用國際合作”聯大決議,確保發展中國家充分享受和平利用科技的權利,促進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同時有效應對科技發展帶來的安全風險。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同各國攜手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促進互惠共享,為人類發展進步貢獻中國科技力量。
人工智能的發展惠及各國,其全球治理也應由各國廣泛參與。各方應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發揮聯合國主渠道作用,堅持以人為本、智能向善、注重發展、倫理先行等理念,增加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推動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治理框架和標準規范,確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確保各國共享人工智能技術紅利。
國際社會應致力于維護一個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反對網絡空間陣營化、軍事化、碎片化,不得泛化國家安全概念,無理剝奪他國正當發展權利,不得利用網絡技術優勢,擴散進攻性網絡技術,將網絡空間變為地緣競爭的新戰場。要摒棄單邊保護主義,堅持開放、公平、非歧視原則,為國際海纜等重要國際基礎設施建設營造開放、包容的良好環境。中方支持聯合國在全球數字治理和規則制定方面發揮主導作用,愿與各方一道就數字發展及全球數字治理的突出問題尋求解決思路,凝聚國際共識,以《全球數據安全倡議》為基礎,制定數字治理國際規則。各方應堅持多邊主義,堅守公平正義,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化對話合作,完善全球數字治理體系,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網絡犯罪是各國面臨的共同威脅,中國支持在聯合國主持下,談判制定一項具有普遍性、權威性的全球公約,為各國強化打擊網絡犯罪國際合作構建法律框架。
中國高度重視生物安全,致力于完善全球生物安全治理。中國支持締約國共同落實《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第九次審議大會成果,推動加強《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工作組取得實質成果,不斷強化公約機制,重啟公約核查議定書多邊談判。同時,國際社會應共同倡導負責任的生物科研,鼓勵所有利益攸關方自愿采納《科學家生物安全行為準則天津指南》,以降低生物安全風險、促進生物科技健康發展。
海洋對于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愿同各國攜手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海洋秩序,在全球安全倡議框架下妥善應對各類海上共同威脅和挑戰,在全球發展倡議框架下科學有序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基礎上推進海洋治理合作,維護海洋和平安寧和航道安全,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推動全球海洋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和平探索利用外層空間是世界各國都享有的平等權利,外空的持久和平與安全關乎各國安全、發展和繁榮。中國始終堅持探索和利用外空為全人類謀福利的原則,維護以1967年《外空條約》為基石的外空國際秩序,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發展的基礎上,開展外空國際合作,反對外空武器化和軍備競賽,倡導在外空領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要航天大國應承擔起維護外空和平與安全的主要責任。中國支持聯合國充分發揮外空全球治理和國際合作主平臺作用,支持裁談會盡快談判達成外空軍控法律文書。
五、加強聯合國核心作用,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
各國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政治宣言中承諾,加強全球治理,構建今世后代的共同未來。我們要以2024年未來峰會為契機,本著對子孫后代負責態度,加強團結合作,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支持聯合國更好發揮作用。
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關鍵是兼顧公平和效率,符合變化了的世界政治經濟形勢,滿足應對全球性挑戰的現實需要,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趨勢。
中國堅定支持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地位,聯合國改革應有利于維護多邊主義和聯合國作用,有利于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有利于提高聯合國機構的執行能力和管理效率。應堅持聯合國平等協商的基本原則,推動聯合國更好主持公道、厲行法治、促進合作、聚焦行動。
中國支持對安理會進行必要、合理改革,以提高安理會的權威和效率,增強其應對全球性威脅和挑戰的能力,更好地履行《聯合國憲章》賦予的職責。安理會不應成為大國、富國俱樂部。改革必須切實增加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糾正非洲歷史不公,讓更多外交政策獨立、秉持公正立場的發展中國家有機會進入安理會,并參與其決策。中方支持就優先解決非洲訴求作出特殊安排。安理會改革涉及聯合國未來和全體會員國根本利益。各方應維護聯大安理會改革政府間談判主渠道地位,堅持會員國主導原則,通過充分民主協商,達成最廣泛的政治共識,就改革涉及的五大類問題,尋求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中國主張加強聯合國、二十國集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機制溝通合作,強化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完善全球經濟治理。要提高國際金融機構運營和籌資的能力和效率,提高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提高特別提款權等儲備資產使用效率,加大向發展中國家急需的國際公共產品投資,多邊債權人應共同參與債務處理。
中國支持對全球衛生治理體系進行必要合理改革,提升全球衛生治理體系效率,更好應對全球公共衛生危機,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中國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衛生治理中發揮中心協調作用,支持其在客觀、公正、科學基礎上,加強同各方在全球衛生領域的合作。中國將繼續支持和參與全球科學溯源,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政治操弄。
* * * * * *
人類處于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面對日益嚴峻復雜的全球性挑戰,推動加強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是世界各國必須承擔的共同任務。中國將同國際社會攜手前行,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共同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