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熱議行業企業如何培育創新沃土,不斷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動能加快形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全國政協委員張曉侖:聚焦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和工業母機 培育新質生產力
重大技術裝備是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戰略安全的國之重器,是產業升級和科技進步的重要支撐,其廣泛應用對產業鏈上下游形成拉動效應,推動新質生產力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曉侖圍繞機械工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培育新質生產力等方面,提出促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發展和支撐國家高端工業母機發展的意見建議。
張曉侖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創新應用,一系列相關政策制度的出臺也積極推動了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發展。近年來,我國部分重大技術裝備達到世界領先或先進水平,如高速鐵路、電力裝備、通信設備等已位居世界先進行列。
“但是,由于目前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產品成熟度有待提高、持續支持手段尚需完善等,首臺(套)產品在推出后形成批量化期間仍遇到了一些困難。當前,國家的一些相關政策更多集中于首臺或首批裝備的研制,對其推廣應用過程關注度仍需繼續加強。”張曉侖表示。
為更好地支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研制和應用推廣,張曉侖建議:
統籌協調推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作。
充分協調調動各方資源,努力實現設計一體化、研發不中斷、迭代快升級;持續完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政策。
提升保險補償支持效果,減少產品成果產業化過程中面臨的不確定性風險;加大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應用推廣支持力度。
促使企業在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領域有更多創新投入,獲得更多應用場景,持續推進首臺(套)重大裝備的質量提升和規模生產,推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產業創新高質量發展。
此外,工業母機是整個工業體系的基石和搖籃,處于制造業產業鏈和價值鏈的核心環節,關系國家安全和發展大局。加強工業母機領域科技創新,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途徑。
張曉侖表示,我國是工業母機生產和消費世界第一大國,占據全球工業母機市場的1/3左右。但是高端工業母機與國際水平還有很大差距。張曉侖呼吁:
要強化轉制院所服務國家高端工業母機能力,通過加強科技創新,實施工業母機產業基礎再造工程。
發揮行業轉制院所作用,打造工業母機領域原創技術“策源地”。
堅持應用牽引,加大工業母機產品推廣力度,加快培育工業母機完整產業生態,推動中國在工業母機領域實現產業技術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
全國政協委員南存輝:“數智雙碳”已成為驅動企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
面對新一輪科技創新浪潮,打造新質生產力,推進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轉型,將成為實體企業贏得創新發展主動權的關鍵所在。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常委、浙江省工商聯主席、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圍繞光伏新能源、電力市場化交易機制、碳排放與碳金融、綠證綠電市場機制等方面提交了十余份提案,就如何推動行業健康、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作為實體制造業企業,正泰將如何打造新質生產力?南存輝表示,正泰將持續推動制造業加快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聚合資源大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通過源網荷儲一體化、光伏前沿技術、新型儲能等前沿領域的創新突破,以及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新興科技的融合應用,著力打造電力能源行業新質生產力,持續激發綠色可持續增長新動能。
“數字化和綠色化協同發展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當前,‘數智雙碳’已成為驅動產業結構調整、企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南存輝表示,在國家持續推進“雙碳”目標的時代背景下,正泰將緊抓機遇,充分發揮集團全產業鏈、研發創新、智能制造、集成供應鏈等優勢,依托國內大本營培育中后臺能力,持續推進市場、研發、智造、運營和物流服務的區域本土化,加快建立與國際標準接軌、與當地相適應的管理體系,推動正泰國際業務發展。持續變革業務組織與經營管理模式,推進海外業務戰略轉型,充分利用我國市場、科創、金融、人才、機制等方面優勢,以更高能級的開放,在更大的格局當中獲取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面向未來,如何用實際行動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南存輝表示,站在新起點,正泰將繼續營造鼓勵創新“試錯”的良好氛圍,通過創新,持續將有性價比競爭力優勢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模式和新業務源源不斷地推向市場,從而形成奔涌向前的疊加拋物線,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正泰也將持續推進“一云兩網”戰略,實施“產業化、科技化、國際化、數字化、平臺化”戰略舉措,打造數字化經營平臺分析與服務監管能力,強化產業融合創新,打造集團全產業鏈綜合競爭優勢。
全國人大代表趙民革:精準支持城區老工業區發展新質生產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首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民革帶來了一份《精準支持城區老工業區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建議》。趙民革認為,城區老工業區有著連片開發、工業遺存超大尺度空間等獨特優勢,具備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提供應用場景、創新資源、創業生態等條件的能力。精準支持城區老工業區發展,能夠有效促進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
趙民革表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2023年,中央企業啟動實施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煥新行動和未來產業啟航行動,在光伏制氫、碳纖維制造、汽車芯片等領域落地了一批重點項目,在激光制造、量子通信、衛星互聯網等領域組建了一批新企業,在電子科技、新能源、生態環保、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推動了一批重組整合。
“首鋼也聚焦科幻、互聯網3.0、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賽道,深入推動首鋼老工業區更新改造和產業轉型,園區入駐企業300余家,其中70%以上為科技類企業,初步形成以‘科技+’產業為主導的高精尖產業體系。”趙民革介紹。
為支持城區老工業區發展新質生產力,趙民革提出兩條建議:支持城區老工業區創建未來產業先導區;支持城區老工業區打造新型消費場景。
趙民革介紹,2024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要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結合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等,創建未來產業先導區。
趙民革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出臺政策,支持城區老工業區創建未來產業先導區,加快集聚人才、技術、資金、數據等資源要素,實現轉型升級。建議出臺能級提升類支持政策,鼓勵各省市將城區老工業區作為未來產業承載區域,在區域規劃、創新平臺布局等方面予以優先考慮,圍繞創新鏈、產業鏈延伸加大未來技術應用場景供給;建議出臺涵養培育類支持政策,在稅收減免、經濟貢獻共享等方面予以特別支持;建議出臺產業發展類支持政策,引導未來產業領域重大項目、重點企業、高端人才等落戶城區老工業區。
趙民革表示,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所釋放出來的龐大消費需求為前沿技術產業化提供豐富早期應用場景,成為新質生產力不斷形成和發展的重要促進因素。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溢出的新型消費,也將推動城區老工業區加快釋放潛能、提升活力。“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出臺政策,支持城區老工業區運用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優化服務消費供給,引入更多沉浸體驗式消費類應用場景,發展定制消費、智能消費、即時零售等新型消費場景。”
全國人大代表韓峰:激活中央企業戰略科技力量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我認為,新質生產力就是以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為核心,來培育企業新動能,增強核心競爭優勢,促進行業和企業高質量發展。”2024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齊魯石油化工公司黨委書記韓峰接受了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
韓峰表示,新質生產力對行業和企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是推動行業和企業技術創新。通過強化創新在企業發展中的核心地位,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提高企業研發能力,從而提升我國行業和企業的整體競爭優勢。
二是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動能,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助推企業產業鏈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實現產業鏈、價值鏈共同提升,助推高質量發展。
三是培育新動能。強化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加快培育新興產業,構建集群化發展優勢。
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韓峰表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實現各項任務目標,根本在高質量發展。面對高質量發展的新任務、新挑戰、新要求,今年全國兩會,他提交了《關于整合央企科技力量,助力打造科技強國的建議》。他建議,激活中央企業戰略科技力量,推動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化高效協同,解決高端技術“卡脖子”難題、實現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
全國人大代表鐘寶申: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就是發展新質生產力
全國人大代表、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鐘寶申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能源體系就是發展新質生產力。
鐘寶申表示,以隆基綠能所在的光伏行業為例,行業要不斷提質增效,不斷提升光伏的發電效率,降低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成本和能耗、以及對環境的影響,這是光伏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個重要方向。
“在光伏越來越普及的當下,‘光伏+’成為一種新風尚。無論是在廣袤的西北荒漠、整齊的工商業廠房屋頂、地鐵、體育館、會議酒店,還是在美麗的鄉村,光伏與建筑的結合日趨普遍。但是,光伏項目與建筑風格乃至周邊環境的深度融合,越來越成為迫切需要彌補的短板。”鐘寶申指出。
在前期搜集資料、走訪調研的過程中,鐘寶申發現,我國農村地區占國土總面積的90%以上,農村分布式光伏在賦能鄉村產業振興、助力共同富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農村光伏發展仍然面臨項目整體不美觀、光伏與建筑及鄉村環境不協調、部分項目安裝施工存在安全隱患等突出問題。
“在調研中,我發現,農村光伏的組件產品尺寸五花八門,色調不統一,電站隨意與建筑拼湊在一起,整體美觀性不佳,與鄉村整體風格融合也較差,顯得比較突兀、凌亂。”鐘寶申表示。
在鐘寶申看來,當前,農村光伏市場開發模式較為混雜,大量低端、低質產品充斥其中,外觀和可靠性都存在問題,比如,光伏支架、連接件、螺栓等防腐性工作存在不足。在臺風、下雨天氣較多的南方,這些不足直接影響農村光伏電站的使用壽命。農村光伏電站體量小、個體分散,目前尚缺乏統一的高標準集中連片開發規劃和選型指導,此外,還欠缺整村建設規劃和清潔取暖、制冷的低碳轉型思考。
2022年,住建部編制發布了《“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鐘寶申發現,現有規劃在城鎮綠色建筑方面較為完善,在鄉村綠色建筑方面的規劃相對薄弱,而對農村光伏發展項目的相關規劃則處于空白。
“農村分布式光伏雖然起步晚,但是,發展非常迅速、行業準入門檻比較低。這種突兀混亂的現狀嚴重影響了農戶和社會對光伏的觀感和接受度。”鐘寶申說。對此,他建議:
首先,相關部門應出臺農村光伏發電項目組件和逆變器等關鍵物料選用標準。大力推廣發電效率高、可靠性高、外觀美麗、符合建筑美學的組件產品,推廣適用于農村光伏接入和消納的逆變器等關鍵物料。開展重點項目示范工廠,促進農村光伏高質量發展。
其次,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的需要,制定農村光伏與建筑結合的規劃標準,引導光伏行業關注產品質量的同時,也要融入對美的思考。
“建議出臺相關指導支持政策,讓技術成熟的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產品,助力美麗鄉村建設。此外,相關部門還應定期開展農村光伏市場質量監察工作,切實保護農民利益。”鐘寶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