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科學技術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等十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專項行動(2023—2025年)》。《專項行動》提出,到2025年,健全成果項目庫和企業需求庫,完善賦智對接平臺體系,遴選一批優質的科技成果評價和轉移轉化機構,推動一批先進適用科技成果到中小企業落地轉化;開展不少于30場賦智“深度行”活動,有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實現產學研用深度合作;圍繞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健全成果轉化服務格局,促進中小企業產出更多高質量科技成果,形成閉環激勵機制,構建成果“常態化”匯聚、供需“精準化”對接、服務“體系化”布局的創新生態,實現成果價值和經濟效益持續增長。
關于印發《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專項行動(2023—2025年)》的通知
工信部聯科〔2023〕6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改革、教育、科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市場監管、知識產權主管部門,各銀保監局,各證監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商聯,有關行業協會:
現將《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專項行動(2023—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教育部
科學技術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知識產權局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
2023年5月22日
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專項行動(2023—2025年)
中小企業聯系千家萬戶,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有關任務要求,破解當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強、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能力薄弱等難題,進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推動科技成果有效“賦智”中小企業,持續增強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帶動更多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特開展本行動。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供需兩端發力,深挖中小企業科技創新需求,強化科技成果有效供給,暢通技術供需對接渠道,持續提升中小企業技術實力,建立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發展的常態化、長效化機制,助力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建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二)基本原則
目標導向。圍繞中小企業核心技術能力提升,聚焦科技成果有效推廣應用,充分發揮新型體制機制優勢,創新工作方法,加速科技成果向中小企業集聚。整合政產學研用資源優勢,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精準性、有效性,滿足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需求。
協同聯動。推動政產學研用金各方主體精準發力,加強產業政策、科技政策、中小企業發展政策的統籌和協同,促進產學研、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形成科技成果有效賦智中小企業的工作合力。
系統推進。堅持把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作為一項長期戰略和系統性工程,面向中小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和個性化需求,有步驟、成體系地推進各項賦智舉措,確保有成果、轉得好、持續轉。
賦智提升。把握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變革方向,推動中小企業理念、組織、管理、技術、產品和服務創新,加大先進適用技術供給和賦能應用,提升中小企業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三)工作目標
到2025年,健全成果項目庫和企業需求庫,完善賦智對接平臺體系,遴選一批優質的科技成果評價和轉移轉化機構,推動一批先進適用科技成果到中小企業落地轉化;開展不少于30場賦智“深度行”活動,有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實現產學研用深度合作;圍繞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健全成果轉化服務格局,促進中小企業產出更多高質量科技成果,形成閉環激勵機制,構建成果“常態化”匯聚、供需“精準化”對接、服務“體系化”布局的創新生態,實現成果價值和經濟效益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