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計量是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撐,是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的核心。計量發展水平不僅關乎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更關乎國家安全和國際競爭。因此,充分認識計量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對于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全面領導,立足“四個面向”,堅持國家使命導向,提升計量科技能力,助力產業轉型升級,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強化計量精準保障,為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建設現代化強國作出積極貢獻。
堅持創新引領,提升計量科技能力
加強基礎性、前瞻性、先導性、探索性測量技術研究,持續提升計量科技能力,為前沿科技和產業發展趨勢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以量子計量技術為核心,開展量子計量基準、微小型化量子計量標準、量子傳感及芯片尺度計量等前沿技術研究。以國際單位制演進計量技術研究為導向,實現關鍵元器件技術自主可控,提升儀器設備可靠性和技術成熟度,建立國際一流的國家新一代量子計量基標準。聚焦量子物理學、量子計算科學、量子網絡、量子計量與量子傳感等領域基礎研究,探索量子傳感及芯片尺度計量領域的新應用。攻克多目標、多維度、多模態的智能識別、表征與溯源技術,突破微觀精密測量技術,加快“新計量”體系建設。針對5G、大數據和區塊鏈等領域對先進計量技術的迫切需求,重點突破數字計量、信息計量、智能計量等新型信息化關鍵技術,推動計量技術在信息化領域的廣泛應用,打造計量數字化轉型新局面。
提升服務水平,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加強對產業計量技術的創新與支持,鼓勵與企業和科研機構通過聯合研發、技術轉移和共享創新等途徑,實現計量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滿足綠色發展、智能制造和生物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計量測試需求,為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和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提供有力保障。圍繞增材制造、集成電路、機器人、新材料等重點領域,攻克微納尺度、多分量力和高能激光等核心關鍵計量技術,提高計量服務制造業關鍵環節創新能力。完善國家產業計量測試公共服務平臺,提升產業計量專家庫數字化水平,為產業創新發展提供高質量技術服務。推動計量資源共建共享,建立跨區域、跨行業的合作機制,實現計量技術在各領域的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提高區域競爭力。
立足兩個大局,服務重大戰略需求
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加強碳排放監測技術研發,建立健全碳排放監測體系,提高碳排放計量技術和設備的精度和穩定性。為企業提供精準、實時的碳排放數據支持,推動節能減排技術與計量相結合,研發新型節能減排計量設備,為企業節能減排提供技術支持。強化與有關部門的協同合作,確保碳排放數據準確、可靠、透明,為國家碳市場和碳交易的順利運行提供有力保障。加強跨領域協同創新,深化“產學研用”合作,為航空、航天、海洋等高端領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計量保障,助推我國在全球競爭中取得更多優勢地位。研究航空器件、航空材料計量技術,提高航空產品質量和安全性。針對航天器、火箭等關鍵部件的精度要求,研發高精度計量技術。重點關注海洋資源勘探、海洋環境監測等領域的計量技術。
以人民為中心,強化精準醫療保障
加強醫療計量技術研究與應用,研究臨床和在線質譜分析技術,開展新生兒篩查、腫瘤等重大疾病等診斷標志物表征及性能評價量值溯源技術,提升醫療服務質量與精準度,為醫療器械、醫藥研發、診斷與治療等方面提供精準、高效的計量服務。加強營養健康領域生物藥物大分子含量、活性表征技術和生產在線監測計量技術等研究,為特殊藥品及代謝物計量技術、蛋白質藥物質量分析技術等提供支持。推進農獸藥等性狀鑒定和殘留監控等評價技術研究,提高食品質量與安全監管水平,保障人民群眾生活品質和身體健康。推進環境監測計量技術創新,提高環境保護與治理能力,為環境監測、污染防治等領域提供高質量、準確的計量數據,共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與可持續發展。
堅定信心,乘風破浪譜新篇!勇攀高峰,拓展計量新天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人類社會的偉大創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團結奮斗,中國計量院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需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市場監管總局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全面推進計量事業快速發展。我們堅信,在全體計量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推動計量事業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彩,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